我可以接受失败,但我不能接受放弃!
读高一的时候搬了家,跟阿宝成了邻居。
碰巧我们两个读的又是同一所高中,经常一起上下学,
更加熟络。
从高中开始,我的成绩开始稳步上升,如果一定要分析原因的话,
可能是因为真正感受到了考大学的压力整个人都变得踏实认真,
思维也在一次次练习和考试的打磨中逐渐严谨缜密。
高一暑假的时候,阿宝的妈妈第一次来我们家拜访,
顺便带着阿宝。
一进门,
阿宝妈就迫不及待地说明了来意:
阿宝这一年的成绩总是在中偏下徘徊,
找不出原因来跟我学习学习。
阿宝还带来了期末考的卷子。
我打开试卷,仔细看每一科的错题。
某些压轴题做错了情有可原,但是一些中档题,
只要平日里做过认真思考过,应该是不会做错的。
我逐一问阿宝,这些中档题的掌握情况。
阿宝一开始还规规矩矩答两句,后面就有些不耐烦。
阿宝妈见状,立刻打断我,“中毅,这些题我们阿宝都会,
都不是问题拿回卷子我就让他又做了一遍,全都做对了。”
“回家做对和在考场上做对,基本上是两码事。
刚才我问了阿宝,这里面很多题上课老师也讲过,
平日里练习也做过有些还是学新课的时候就做错的题,
这次还是做错了。
阿宝是不是可以整理个错题本,把这些题目放上,
多复习几次考试也许会好很多。”
阿宝妈立刻高兴起来,
眉飞色舞:
“我就说嘛,
阿宝这孩子聪明劲儿比谁都不差,就是不大用功。
男孩子嘛,思维活跃是最好的,不必像他们班上那几个女生似的,
一天到晚死读书别看现在成绩好,高考的时候还不一定呢!”
我无语凝噎,
无话可答再也没有替阿宝分析试卷的兴致了,
只好敷衍着又说了些话直到聪明绝顶只欠缺点用功的阿宝和兴高采烈得意洋洋的阿宝妈心满意足地离去。
后来一直也没有跟阿宝同班,也没有刻意去打听过他的消息。
直到高考结束,我如愿以偿,收到交大的录取通知书,
老爸老妈请邻居吃饭到阿宝家送请帖的时候,
才得知阿宝决定复读一年因为高考“没有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2
这种话,听到也不止一次了吧。
逢年过节,不管去哪里聚会、做客,一提到孩子,
如果成绩好父母多半谦虚低调,只说句“表现还不错,
下次再进步”;反倒是成绩不好的小孩父母短暂地面色不豫之后,
一定要说“其实题目都会做上课反应也很快,
就是不够用功”或者“考试太粗心了下次注意就好”,
然后举一堆例子证明自己家小孩心较比干多一窍,
聪明玲珑。
而遇到来讨教学习方法的熟人,老爸老妈也总是先说一句“孩子很聪明,
就是还不太用功将来肯定没问题”。
做了这个铺垫,我才能小心翼翼地替人家分析一下,
还不敢把话说得太到位生怕伤害了这些聪明人。
我问过老爸,是不是真的有人学得非常好,
但就是老粗心得不到太多分数。
我爸断然说道:
“不可能。
做不对就是没学会,至少也是没学扎实,不管你是在哪儿做的。
你们现在还是考试,变来变去也就那点分数,
将来参加工作一个参数出问题,很可能就是一场事故,
到那时候你也说我聪明绝顶就是粗心?领导不开除你才怪!”
反倒是读大学之后,
这种话渐渐绝迹了。
我想了想,正是因为大家本身底子都不错,也是经历了一番拼搏努力,
最终到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身边也都是同类人,
意气相投惺惺相惜,谁也不比谁笨,谁也不比谁懒,
所以更要继续努力以求脱颖而出。
反复说自己“聪明”,只会让人觉得你很可笑,
似乎在为没有做好的事情强行挽尊。
3
归根到底,我们总觉得“聪明”是一种天赋,
是不必头悬梁锥刺股就拥有的东西是天生可以用来骄傲的资本,
跟一个好爹系出同源——君不见现在对富二代、官二代和所谓的“贵族”追捧到了什么地步,
恨不能出身高人一等就永远高人一等了。
家长喜欢夸孩子聪明,孩子喜欢被夸聪明,
大家都为自己的“天赋”沾沾自喜陶醉不已,
然后“聪明”、悠闲而一事无成地度过一生。
我们听过无数次长辈说的“这孩子其实很聪明,
就是不太用功”或者“有点粗心”于是我们总是以为“聪明”是最重要的优点,
而用功和认真是次要的事。
事实决非如此。
更何况,我们又比同龄人真正聪明多少呢?到爱因斯坦和牛顿的份儿上,
才能说一句这个人很聪明吧?
为什么聪明是一种天赋
勤奋就不是一种天赋?为什么别人能够扑下身子踏踏实实学习、工作
而你做不到呢?
什么是天赋?不就是能做成别人做不到的事情吗?为什么你就是不能约束自己
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学习上?这种自控力难道不是天赋?不值得我们去追求、去拥有
并且为之骄傲?
以前看作文素材经典励志偶像邓亚萍,
写她的人总是说“邓亚萍天赋不算出色但就是靠着十年如一日的努力,
最终超越了同时代所有的对手走向巅峰”。
看到这儿的时候,我真想把作者揪出来问问,
谁告诉你勤奋不是天赋认真不是天赋,十年如一日的努力不是天赋?
全世界只有她一个人做到了,
她就是天才。
其实这个世界上,除了少数碾压式人物的存在,
绝大多数人的智商都差不多最终分出三六九等的,
完全取决于一个人将自己的天赋、能力和才华发挥到多少。
邓亚萍是普通人,个子矮小甚至是一种劣势,
可是她把自己仅有的东西锻炼到天下第一把才华发挥到120%,
就成为了乒乓女皇。
我们都是普通人,只是有的人认真又努力,
每时每刻都在提高自己所以读了清北复交,更努力地挖掘自己的才华,
终于走向了人生巅峰。
认真、勤奋又努力,不迷信和沉醉于所谓的“聪明”,
才是真的聪明人啊。
【编者按:上海留学机构——很高兴为您服务,欢迎在线咨询!138-1610-3920,方老师】